泰安高新区靠先进理念引领发展
本报讯(特约记者 罗庆平)近年来,泰安高新区靠先进理念出思路,靠先进理念出举措,靠先进理念创新发展,全力打造现代化的新城区,取得突出成效,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50%以上。2006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6亿元,同比增长51.7%。实现生产总值28亿元,同比增长45%。实现工业总产值64亿元,同比增长54.4%。工业增加值21亿元,同比增长55.2%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亿元,同比增长70.1%。实现财政总收入5.94亿元,同比增长39.1%;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.96亿元,比上年增长41.2%。 先进理念之一:“投资泰安,稳如泰山”。这一理念是高新区借泰山品牌,为塑高新区形象、促进招商引资而提出的。搞好高新区整体包装,是让客商认可这一理念的关键。高新区将泰山、泰安历史文化与高新区文化相结合,每年都推出新的形象片和宣传画册,对外进行宣传;利用报刊、广播、电视进行专题报道。大力宣传优惠诚信的政策环境,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,公正规范的法制环境,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,亲和感人的人文环境。进一步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。截止2006年,竣工投产项目达到42个,实际投资38.5亿元。在建项目达到51个,计划总投资80亿元。道路和供电、供水、供气、供热、通讯等管网基本完善,绿化面积累计200多公顷。50平方公里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,具备了深度和规模开发的条件。 先进理念之二:“一切服从服务于发展,一切服从服务于招商引资,一切服从服务于企业需求”。按照“发展环境领先”的要求,高新区在注重硬环境建设的同时,更注重软环境的建设,强化“一切服从服务于发展,一切服从服务于招商引资,一切服从服务于企业需求”的理念,一是在实行报建手续职业代理制的同时,积极引进金融、财务、人才、设计、公证、法律等服务机构,健全配套服务体系。规范创新工作流程,减少办事环节,使客商在高新区真正体会到了真诚、舒心、方便。二是强化基础工作,开展“平安和谐新区”建设和信访工作,保持了社会稳定。三是开展环境评价分析和行风政风评议工作,严肃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,从而为高新区发展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投资环境,为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。 先进理念之三:“珍惜客商的每一分钟,珍惜客商的每一分钱”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,牢固树立“以人为本,客商至上”和“今天的服务就是明天的客商”的服务意识,对客商心贴心、面对面,想客商所想,急客商所急,编印了《入驻高新区服务手册》。对签约项目,为方便企业办理手续,提前介入,明确专人负责项目的全程报审工作。青年汽车项目,所有注册手续,正常办理需一个月,高新区只用7天就全部办理完毕。对在建项目,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,亲水铝箔项目单位,对基建工程报批手续,不知如何办理。为此,高新区派专人指导,满足了企业急需开工的要求,投资商专门写了感谢信。对建成项目,从企业需求出发,及时将国家的产业趋势、行业政策告知企业,帮助企业解决制约发展的难题。 先进理念之四:“规划编制要体现水平、规划管理要体现效率、规划实施要体现刚性、规划监督要体现力度。”新区建设伊始,市委、市政府就提出,高新区是泰安市园林旅游城市的一部分,是泰安的新城区。为认真贯彻市委、市政府这一要求,在规划设计、实施方面,坚持高标准、高质量,不断提高规划的覆盖率,重点突出城市建设的艺术形象。同时,严把审批关,进一步提高规划审批效率,保证了新区规划的实施。不断加大对违反规划现象的处罚力度,建立了强有力的规划执法联动机制,违法建设得到有效控制,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.7万平方米,使整个高新区规划功能日益完善,教育文化区、工业区、中心城区、商贸居住区、生态景观区日渐成形,彰显出新城区的规划优势。 先进理念之五:“上规模,上档次,上水平,提升产业结构。”高新区的发展根本在产业,重点在项目。为此,高新区确定了“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化,以产业化促进园区化”产业聚集发展路子。一是提高引进项目规模和质量,加快项目建设速度。建立完善项目进区会审制度,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、符合未来市场需求、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要求,严把项目进区关,努力使所引进项目达到高投资密度,高科技含量,高附加值,高汇报率,高就业率。至2006年底,新区累计签约项目249个,计划总投资203.55亿元。累计到位内资100.5亿元,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.23亿美元。二是科学规划产业发展,聚集壮大高新区优势产业。规划建设了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、输变电设备产业园、食品及医药产业园、矿山设备产业园、科技材料产业园、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六大特色园区。 先进理念之六:“破解难题,积极在克服制约发展瓶颈上创新”。资金、基础设施、土地是制约高新区发展的三大难题。在资金方面,积极探索产权融资、项目融资等新形式,2005年成功运用发行集合信托计划融集资金2.37亿元。着力盘活存量资产和优化资源配置,为高新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。在基础设施方面,近几年高新区累计投资10多亿元,用于道路、供电、供水、供热、供气、公交、排污等路网、管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。在土地方面,牢固树立“泰山脚下的土地是金贵的”意识,努力做到严格保护土地、有序开发土地、永续利用土地。通过积极争取土地指标、严控容积率和投资密度、建设多层厂房、清退质量差项目28个,收回土地近3000亩,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,提高了项目投资密度和土地利用率。 先进理念之七:“对群众利益,合法的充分保护,正当的适当考虑,特殊的酌情照顾”。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,妥善解决群众问题,注重社会事业协调发展。一是实施了“333”工作计划,眼前重点解决吃饭、住房、就业“三大问题”。保障工作抓好“三个阶段”,即“补偿+补助”阶段、“社保+市场”阶段、“市场化+社保制”阶段。逐步实现农民向市民、农村向城市、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“三大转变”。二是不断加大教育、卫生、文化、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投入,投资近千万元完成了凤凰小学二期工程,高新区所属“山东服装学院”面向28个省市区招生近3000人,再创新高。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发展,2万余名参合群众从中受益。四是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。从2003年5月份开始,由管委会出资每月为被占地村的60岁以上老人按时发放生活保障金,对被占地60%以上的农户每月免费发放面粉等生活补助物品。至2006年底,累计发放生活保障金376万元,发放面粉1329万公斤,初步解决了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。投资1.6亿元建设了龙泉小区、凤凰小区,共49栋楼房,约20万平方米,回迁居民近千户。成立了龙泉、凤凰社区居委会,加强了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。加大对区内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安置力度,至2006年底全区就业再就业人数达到6000余人。 先进理念之八:“在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,按照选拔任用干部的规范程序,实行事业至上,谁行谁上”。高新区坚持体制机制创新,推动改进各项工作的开展,增强发展的活力。在体制上,建立决策、执行、监督体系,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。在工作运行上,进一步明确了职责流程,推行了领导补位制,实施了“三条线”(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一条线,社会事业发展、社会稳定一条线,协调配合、后勤保障一条线)运行。在管理服务上,规范权限行使程序职责,市级权限在区内创造性的得到运用。在机制建设上,按照经营高新区,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,逐步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,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手段来统筹运作、解决高新区发展中的问题。大力进行改革,精简机构和人员,内设机构由40个减少为13个,人员由385人减少为152人,科级干部由78人减少为52人,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由57.3%增至96.9%。按照“小政府,大服务”的要求,优化管理运行机制,使机关运行和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。(罗庆平) |